•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数模与我的大学--18电信2 毕守华

 

2020年9月10日18:00数模国赛开始了,我和我的队友们紧张、兴奋的在数模网站打开了题目,看到了五道题,后面两道是专科生做的,我们一起看了ABC题,先来说一下我们选题的过程。

首先,C题这种类型是我们在赛前准备时就非常明确绝对不会选的题,这种题有一种开放综合的感觉,需要做题者自圆其说并且要想的比较全面,我对这类题的印象就是“沁人心脾”,哈哈是绿茶的感觉,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很难做;接着看了B题,觉得这种题好陌生,之前没怎么接触过,一头雾水的状态;最后看了A题,刚刚读完题目就觉得脑子里有个大框架了,因为之前练过很多机理题,知道他在问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回答,我的队友们也很倾向于A题,所以选题定了!!!很快,没有像模拟赛那么犹豫。

定完选题大概19:30左右,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就是每个人独自仔细的审题、查资料、思考过程,不一会儿我们整道题大体的框架就出来了,第一题的详细过程也已经讨论好了,我们将整个传热过程分为三步,每一步都确定好了用热传导还是热对流,但是由于我忘记了常微分方程应该怎么用,紧张、着急,所以我去看常微分方程的书、资料什么的一直看不下去,学不会,我导致建模的进度迟迟上不去,最后换了相对简单的方法来代替常微分方程,经过无数次推翻、犹豫,最后终于定下来就是它了。第一题确定下来了,其实后面三道题就比较简单了。

建模分析、代码实现、论文写作,第二天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建模、代码完成了整道题目,接下来就剩写论文的同学冲刺写论文,然后一起改论文了。原本打算是第三天的中午12:00出论文初稿,但由于写论文的同学不能熬夜,我们晚上18:00才出来初稿,很着急,20:00前就要提交了,我们仔细看了一遍论文,是的,只有一遍,因为没有时间了。但是最后我们准时提交了论文,里面的内容是我们满意的,整个过程是我们一点一点完成的,满足了。最后我们三个人拍了一张照,数模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回首这一路,从去年的11月份左右开始想参加数模,到现在整整一年了。第一次做数模是去年12月份左右的院赛,比赛前学长学姐的国赛成绩做成了喷绘展示在外面,更加坚定了我也要去参加比赛要拿好成绩的决心,那时候和佳佳姐还有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商量好了一起参加比赛,我和那个男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数模,完完全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佳佳姐上过选修课,但懂的也只是皮毛,我们很认真的做了三天,成功参赛奖哈哈哈。然后报名今年4月份左右的提高班,老师第一节课给我们放的《飞得更高》,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的心意和他们教学的态度。当时是疫情期间,记得有一次在家和我爸妈吃饭的时候老王给我打了电话,给我讲题,那个时候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老师给我主动打电话讲过题,老王,是我见过最好的老师。后来一个半月的提高班结束了,我们也返校了,接着就是校赛,那个男同学抛弃我们了,他退出了,我们找了新的队友凯哥哥。校赛的时候准备了一周,勉勉强强拿了个校三,当时很多人都在g3三楼做题,那种氛围感染到了我,上了大学以后,几乎没有过像高中那种班级的氛围,同学之间也很多都不认识,但是那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亲近,好像大家都在认真学习,都在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我们是相似的。之后就是优秀论文研读暑期集训了,数模这么多人都在一起上课、做题,老师也会来巡查,因为老师的认真负责,集结了这么多热情认真的同学,就像之前上高中一样,我们所有队员们处在一个频率上,每天一起去上学、放学、吃饭、交作业等等。数模很需要时间,其实学习数模与我一些事情是有冲突的,我很犹豫,一方面是我坚持了很久但不快乐的比赛,一方面是有同学老师陪伴很喜欢的比赛,后来我选择了后者,是有一些遗憾的毕竟前者从我刚上大一就在做,但我也不后悔。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国赛的结束,最不舍的是数模天团的老师们,我觉得理学院的同学一定很幸福,因为他们有数模天团的老师。如果可以我也想当他们四年的学生,让他们一直陪伴着我。最后希望量大的数模越来越好,数模天团老师们身体健康。

 


本文作者荣获202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二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