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数模的缘分,从刚入学就开始了。大一的时候,还不懂什么是竞赛,只是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听说了一个叫数模协会的组织,并对此产生好奇。后来又通过学姐学长的推荐,选修了数模校选课,这是我第一次,开始认识数模。期末的时候,为了完成作业,迷迷糊糊地参加了一次校赛,当时的感觉,数模好难啊,完全无从下手,稀里糊涂的写了一篇都不能算是论文的东西交了上去,我和数模的交集,也告一段落了。直到院赛,那时候,比赛已经是我们的主场了,大多都是同一级的同学,大家都想认认真真的做一次,试一试。第一次,我有了团队合作的感觉,可惜,大家都是菜鸟,即不能取长也不能补短,但这次,总算是把文章写得像个文章了,只是内容惨不忍睹。
之后就是大二下,数模提高班开始了。提高班里的氛围和之前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很认真,铆足了劲往前冲,都花上很多课余时间,把它当做专业课一样去学习,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提高班的形式由线下改为线上,但这依然不会影响到课堂的火爆以及群里讨论的火热。就在这种氛围下,我也跟紧节奏,一点点的学了下来。很幸运,在这之后我加入了国赛的集训队。集训开始前,我再一次参加了校赛,和前一年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都坚定的,也简单的,只是想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有个交代,那一周,我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三个人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件事,当时的每天都很累,但都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我们不追求取得怎样的名次,只是不想愧对自己的付出。论文提交的时候,我们真的就像战役取得了胜利一样,呼出一口气。这次的经历,也是使我坚定选择数模的一个原因,团队协作的感觉,真的很让人舒服。
集训开始后,基本就没了空闲时间,论文的研读和复现,小组和大组的讨论,这样的时光一直持续到期末,然后紧接着,是暑期连续不断的、整天的学习。当时的学习以提升个人能力为主,每个人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我很荣幸的成为了第五小组的副组长,并很快的认识了大家,在一次次的小组讨论中,大家逐渐熟悉起来,我们已不仅仅是暂时坐在一个机房的普通同学,而是可以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一起冲着目标努力的朋友。大家从来都是互相帮助,让紧张的集训多了一份慰藉。
集训后期,我们进行了模拟赛,三个人的小组,面临了很多很多考验,明白了最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明白了队友间的互相鼓励和彼此信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三次模拟赛,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都吸取了不同的经验。然后去迎接国赛。这真的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三个人一间教室,三个晚上,却没什么人睡觉,大脑不停的思考,我们或许从来不敢相信,原来,我们有这样的潜力。比赛结束,我的数模旅程,再次告一段落。
要是问起来,为什么参加数模,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参加。再去思考,原因有很多很多。就像上面说到的一样,我喜欢团队的感觉,一个人孤军奋战总是不那么容易坚持,一群人一起努力,心里会多一份踏实。我还喜欢生活变得充实,累,但不会觉得空虚,不会觉得虚度光阴。这样一段经历,坚持下来,收获的往往不是一个成绩那么简单的,很多情绪,是身在其中的人才体会得到的。

本文作者荣获202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