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踏入量大,学长学姐都说量大有一大特色——数模,好奇的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报了王老师的选修课,王义康老师幽默风趣的数模课为我叩开了数模世界的大门,也让我对数模产生了兴趣。
之后我又报了数模初级班和数模提高班,渐渐熟识了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思想、数模工具软件(MATLAB、SPSS、LINGO)的使用以及数模文本格式的书写。后来我参加了数模校赛,我和队员YLT的默契配合,让我学数模的信心再次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坚定了我参加数模集训队的决心,毕竟“付出得越多,越不舍得放手”。
随着我期末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我的数模第一阶段修行之路就此开始。
集训队分组时,我被分在了第四组,求北403机房的某个座位也就此成了我的“扎营地”,与此同时我和左右桌也成了“三人帮”。第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研读,其中又交织着个人赛和专题补充,这一时期我最大的感觉是“真的很累”还有就是“时间真的不够用”,我个人赛的终稿往往都是踩点完成的。这一阶段我最享受时光的是在研读大会的时候,老师和数模大佬们热切地交谈以及交换思维时擦出的知识火花,都让我受益匪浅。一次又一次的研读,让我的储备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增多。
在第一阶段数模集训中,真的很感谢机房左右桌的小伙伴,让我那段略感压力的时光多了些许轻松愉悦。在机房的板凳上从早坐到晚,思维很容易就走进了“死胡同”,每到这时“三人帮”总会互相讲一些笑话和有趣的事情,让疲倦感渐渐消失,然后继续投入奋斗。
数模的第二阶段是一个接一个的团体适应赛,三个人在比赛实践中相互磨合,适应彼此。我们也曾出现过意见分歧,但最终做到“求同存异”,解决掉了矛盾和分歧。在国赛即将开始的前几天,队员YLT问我慌不慌,我的回答是:“我不慌张,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你们”。
数模马拉松迎来了最后的冲刺——国赛开始了。在下午六点前,我们早早地准备好了三天的早晨和夜宵,并且铺好睡觉的地铺。六点整国赛题目发布,我们三个人分别研究了题目再进行了讨论,最终决定选择具有创新感的B题“穿越沙漠”,题目做的非常“波折”,熬夜的疲劳感和问题不得解的失落感真的很折磨人,但最终三个人还是坚持了下来。
再次回忆今年的夏季,百感交集,这是一个奋斗的夏季,也是一个难忘的夏季。
花开夏季,不负青春。

本文作者荣获202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