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晚,我大二历时半年的数模历程也算是结束了,走出环宇的时候,其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要说我的数模经历,那就要从大一说起了,大一上学期末选课时,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数学建模选修课的王老师这课上得好”,就这样运气很好的选到了老王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在第一节课上课时,我就感觉到了数模课独特的魅力,与我大一之前上的很多课都不太一样,老师上课非常的有激情,很愉快,最后我还参加了校赛,当时由于基本只会一个层次分析法,连matlab都没有写过,最后拿了个成功参赛奖,这时我也发现了数模比赛确实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再参加学校的数模活动就是大二的提高班了,在提高班我才算真正的开始学习数模,从数学规划、统计回归、主成分分析、微分方程到时间序列到图论这六个专题一路跟上学习,算是懂一点点基本方法了,不再像大一那样懵懂无知了,最后参加了校赛,运气很好的拿到了一等奖,这也让我对数模学习有了点信心,由于提高班作业我做的很潦草,靠着校赛一等奖的加持才让我在最后一批进入了集训队,于是我过上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暑假。
集训的日子真的非常辛苦,个人赛阶段总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可以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通过补充专题和论文研读的学习,我的编程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脑子里也积累了很多的数学模型,其中我还拿了两次个人赛优秀论文,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虽然第三次做烂了一点,没有拿到优秀论文,但是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相比于个人赛阶段的顺风顺水,最让我感到痛苦的就是组队赛阶段了,当时知道要组队时,小组里的很多同学都已经悄悄组好队了,就我和我们班的同学还等着分配,最后我们三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认为同一专业太过于局限,因此我就和他们分开了,和同组的两位朋友一起组队。第一次组队适应赛,其实题目是比较简单的,我们也觉得还算可以搞定,大概从早上8点半做到下午3点半就基本做完了,但是当论文发下来的时候就傻了,只有B-,基本是倒数的几个,听过讲评后,发现自己居然还是不怎么懂建模,很多的东西都考虑不全面,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于是在暑假休息的阶段,我便针对自己建模方面的不足,拿来之前买过的一些讲建模方法的书,自己又研读并部分编程实现了一些往年的赛题,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很多的数学建模相关的算法基本也都能够很快的写出来。
集训第二阶段的三次模拟赛,虽然我们组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但是我们的评分渐渐的从B到B+再到A-,逐步提升,第二次模拟赛还上台汇报了自己的论文,这时终于要迎来最终的数模国赛了。国赛三天,是我目前人生最难忘的时刻了,三个人在一个教室里为了一道题奋战,期间我因为第一问出现了问题,要重新返工第一问的程序时直接崩溃,还好有我另一个队友鼓励我,最终让我克服了苦难计算出了答案,最后一天的下午离提交论文还有4个小时,我们需要精简模型来减少篇幅,在犹豫之间,又是那个队友斩钉截铁的直接简化模型,在重打公式的时候word还出现了问题,还好最后顺利提交了论文,在这次数模国赛中我们组发挥出了历史最佳水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两位队友,他们都非常地信任我,鼓励我,阿翔同学经常能够带动队伍的气氛,让辛苦的训练过程轻松了不少。
在国赛结束当晚,我还和室友说应该能够拿到省一,可当十月份被推荐全国一等奖的消息传来,我还是挺惊喜的,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这其实也并非偶然,国赛确实发挥了我们队伍的最高水准,从第一次适应赛到最后国赛,不断地在进步也是我们最终能够拿奖的原因。
数模结束后,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同时在专业上,我们专业本来就是研究资源调度、生产排程优化与路径优化等各种优化问题,这些都和数模有极大的关联,也让我坚定了我之后的学习方向,数模对于我的作用不言而喻,非常感谢学校的数模团队和团队里的老师们,半年的数模学习让我有了极大的成长,数模让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在数模学习中经历了苦难、挫折和失败,这些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巨大的影响,就像数模国赛的宣传标语上写的“一次参赛,终生收益”。

本文作者荣获202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