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数模专属记忆--17工试1 尹莉

 

从数模提高班开始到国赛结束,数模已经陪我度过了近六个月的时间,回首这六个月的时光,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在这六个月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这个记忆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和数模之间的专属秘密。

记得我是从学长和学姐那里听到的“数模”二字,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数模,当时的我还不了解何为数模,仅仅知道与数学有关,具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也不够了解,所以当时并没有对数模十分感兴趣,而我开始接触和了解数模是在学校的校数模选修课上。

当时选择数模选修课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对数模有一些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二是学长和学姐基本都在推荐数模选修课,所以觉得数模选修课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基于这两点原因,我最终选择了数模,正是这次的选择,让我开启了我和数模的这段“爱恨情仇”。上课时老师对数模的应用将我深深吸引了,但是当时的我以为和做数学题一样,认为只要知道如何解题就可以了,所以并没有觉得数模很难,我则是从数模提高班开始真正了解数模,了解数模需要掌握的知识。

提高班的第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上课的人很多,为了坐在好的位置必须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去占位置,老王的第一课讲了近四个小时,那是我第一次这么高强度的上课,也是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第一次课老师讲的是规划问题,当时觉得lingo这个软件很厉害,因为当时课上举的例子都比较简单,让我觉得这类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是当做课后作业时,我发现其实规划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lingo对语句的要求很高,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某句话为什么会出现错误,迟迟无法改正,在数模群里向大家求助,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的约束条件,同时关注群中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避免自己出现相同的问题。随着数模提高班的授课,上课的人数越来越少,而所学的知识是越来越难,我曾有一瞬间想要放弃,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六次的提高班课程教会了我很多,我知道了数学模型都有哪几种,学会使用lingo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可以说是一个“数模初级者”了。

提高班结束不久就开始进行数模校赛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数模的比赛题目,即使我们已经了解数模的做题步骤和基本方法,可是我们做起题来还是手忙脚乱,还有很多的“知识盲区”,所以整个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学习,这次的比赛给了我一击,我并没有在校赛中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我甚至觉得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参加数模的比赛。

在我陷入迷茫的时候,我收到了报名暑期集训班的通知,我想要参加集训班提高自己的水平,但集训很辛苦,强度很大,基本上需要利用一整个暑假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我又担心自己撑不住,这令我十分纠结,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试一试,我相信这次集训我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集训开始后,老师将整个集训的安排都发给了我们,集训的强度是真的很大,每天从830开始,2100一天的集训结束,除去吃饭的时间,我们基本上一天有近十个小时都在不停地练习,集训中的专题补充更是帮助了我很多,填充了我建模的“盲区”,除此之外,每周都有个人赛,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一度让我无法适应,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压力很大,但是渐渐地我开始适应这种节奏,直到完全接受并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在刚开始的个人赛中,我的表现不尽如意,第一次的论文写的过程也很痛苦,最后终稿写的很平淡,根本达不到参赛的标准,但随着更多的个人赛,我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论文的条理越来越清晰,不像之前需要憋好久才能写出来,解题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通过个人赛我的能力提高了很多,而接下来的小组赛让我成功晋级为“数模中级者”。小组赛与个人赛相比较轻松,因为三人的分工合作减少了很多工作量,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之间的默契度并不是很高,所以仍然有些手忙脚乱,但是随着不断的比赛,我们逐渐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配合的越加默契,在小组间的帮助下,数模的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国赛就在我们不断地进步中到来了。

国赛开始前我真的很紧张,因为国赛的题目很难,没有足够的自信,总是在担心做不出题目,但在打开赛题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了,我把它仅仅当作是小组赛,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工作,但是赛题真的出乎我意料的难,确定选题后,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忽然遇到了障碍,迟迟无法解决,最终在比赛第二天我们决定换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必须加紧作答,更加的珍惜时间。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但是我们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一个的克服,在这期间,我们每天都在减少自己本就短暂的睡眠时间,每晚都在挑灯夜战,比赛期间的三天总睡眠时间甚至可能不足十个小时,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最终交上了最终答卷。

虽然最终的比赛成绩不尽如意,但是我并不觉得遗憾,我觉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虽然痛苦难熬,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数模的题目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也掌握了很多其他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然数模让我几度崩溃,但是我相信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还是会奋不顾身地投入数模的“怀抱”,这就是我和数模的专属记忆。

 

本文作者获2019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浙江省三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