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致我难以忘怀的数模路--17测控6 郭璐瑶

从认识数模开始到2019年国赛结束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两年里成长的不仅是对数模的认识,更是对自己的认识。数学建模的美也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他带给我的那些激情将会成为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起初认识数学建模是从前辈们那里听说,这门选修学科几乎对于每个学院的学生都是一门大学必修课,所以在大一下学期我报名了数学建模课程,从此我的数模之旅开始了。现在我还记得第一节课程上刘学艺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历年中量大数模比赛战绩,这些荣誉让我在感叹学校数模的同时也燃起了我的斗志:我也一定要向学长学姐走到最后,走向成功!大一的我对数学建模课本上的一个个模型都是懵懵懂懂,学习的很吃力,当时的我感觉到数模可能不适合我,我的数学基础太差了,几乎有了要放弃数模的想法,但转念一想这才刚刚开始怎么就要放弃呢,不行,我要继续下去!接下来的大二学期我参加了院赛(虽然结果很差)和初级班,听学长学姐讲授那些对我来说新奇的软件,到大二上学期结束我的数模一直是模糊的,我甚至不知道数模到底是什么,这让我焦急又无奈,真正的提升是报名学习老师开设的提高班。

当时听到数模组提高班开始报名,我还有些犹豫,睡觉前都在思考我真的适合数模吗?如果我继续学习下去我可以走到最后吗?我的这些努力最后会不会没有收获?事实上这些问题真的毫无意义,数模没有适不适合,只有做不做,只要你怀着热情数模一定会给你回报。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的舍友们陆续都报了名并且都鼓励我试一试,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填写了信息,点下了报名。现在回想,提高班真的是我对数模真正认识的开始。还记得提高班的第一堂课,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老王,王老师幽默的授课总是让课堂笑声阵阵,轻松地课堂氛围让学习也变得轻松起来。接下来的3个月我的每一天都被数模环绕,课堂知识的消化对我来说着实不容易,在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还是顺利从提高班“毕业”。紧接着的5月我接连参加了五一联赛和校赛,相较第一次参加院赛的我,数模变得更得手些了,也是这两次比赛总结了我的提高班学习成果并且让我体会到了解决一道数模题目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虽然最后都是拿到了三等奖,但他给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三等奖!

6月份在紧张的准备期末考试,更紧张的是等待集训名单,当看到集训名单上出现了我的名字,我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反而我开始担心我能不能适应集训队的训练,对未知的集训我既期待又担心。集训队的生活异常充实,从早到晚都与数模相伴,每天重复的集训任务和永远研读不完的优秀论文,还有无数需要打开的代码和学习课件,疲惫却又满足。还记得第一次的个人赛我被评选成优秀论文,这真的大大的鼓励了我,数模组还奖励了一大袋零食,这让我不仅精神富足,连肚子都是满足的!虽然不愿意提起来,我的个人赛论文走起了下坡路,评价等级一次低于一次,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开始思考我适合处于三人中的什么位置。我觉得我最幸运的是能遇到我的两位队友,他们不仅仅是解题细心,也包容我的诸多错误,看着他们努力,我更不能对自己放松,我对文章中的每一句都会反复检查,写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梳理整个解题思路流畅,图表文相互辅成,尽力做到“一气呵成”。每一次模拟赛我都会有一次新的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个人也更加默契,直到最后一次模拟赛,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认真对待。

912日终于迎来了国赛,胸前戴着参赛证,不断刷新公布题目的页面,紧张又激动,因为这是最后一战。国赛的日子也正是中秋节的日子,学校贴心的给我们提供了月饼,让我们在紧张的比赛中稍稍缓冲了下。每一天的深夜,每一天的早晨都是自己和自己抗衡的过程,三个晚上一次比一次晚睡,一次比一次的早起,看着电脑上逐渐丰满的论文,有种说不出来的心情,看着写满黑板的公式和图形,才能慢慢想起我们是如何艰辛的解出题目。每一晚睡前我都会把这一天的进度和感想写下来,我害怕我会忘记这三天我的感受和心情,这是对我最最重要的体验,到现在我手机备忘录里还是放着一个个注意事项,“支撑材料文件夹命名方法”、“摘要中要包括模型算法结果......”、“算法描述:step法,流程图,代码......”等等,我在手机上专门建立了数模相册,连电脑上下载的文件都舍不得删掉,看着文件后面的下载时间,正是我数模一步步的记录。这些记忆我将珍藏到最后。

数模可能是我第一次努力这么久并且收获成果的经历,现在回首,感觉数模像是一场梦,一个充实美丽的梦,每一次回想,我的嘴角都会上扬,不知道是满足还是欣慰或是感动,我为我参加数模感到骄傲,我为我遇到数模组老师们感到荣幸,我为我能结识到我的两位队友以及更多的同学感到幸运!最后,致我漫长而美妙的数模之路!真心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骄傲与成就!

再次感谢数模组辛苦付出的各位老师!

 

        本文作者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二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