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数模回忆录--15工试1 李梦楠

        2017年10月应王老师要求及广大网友的需求,作为一名普普通通国赛成员的我在某一间自习教室写下这篇数模回忆录,记录自己整个数模学习过程的小小体会。

Part1.初遇


        大一开学不久的某一天,偶然在东门看到了展出的数模光荣榜,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数模,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只知道挺厉害的,能拿奖。出于想去看看它究竟有多厉害的心态,我在大二下学期报了数学建模选修课,上的是每周三晚上刘学义老师的课。第一节课,我带着笔记本和教科书,在挤满人的教室正襟危坐(后来我知道不只选修课,数模课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挤,好位置要抢)。在这里很想感谢刘老师,我对数模最初的兴趣真的是从那里开始的。每次上课,老师都会拿出一两个很生活、很实际的问题来分析,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思考,为什么走这条路,而不走其他路。老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每一步走下来都让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到现在我仍然记得第一节课讲过的“在不平的地面上怎么将一把椅子放得刚好不晃动”的例子,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例子,但是你让我去量化、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我真的是完全懵啊,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当然老师一个学期讲了特别多有趣的例子,虽然我除了放凳子的那个别的都不记得了,但是真的就像老师说的听故事一样去听数模选修课。那种思维递进的过程,真的很有趣。


Part2.再见


        跟数模的初遇很有趣,但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再也没有碰过相关的东西,直至大二下学期的提高班才又有了接触,而我对数模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大概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一节课是数模大管家王义康老师上的,还是熟悉的口音,还是熟悉的段子,老师生动形象的段子和“传销员”一般富有感染力的讲解真的是听得我们心潮澎湃。我带着这股热情继续听课、做作业,一周又一周。然而这股热情大概也就持续了两三周,幸好在我的热情即将熄灭的时候很荣幸地跟老师和一众小伙伴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虽然我没说几句话,虽然我都不怎么好意思抬头看老师有(略)些(带)深(杀)邃(气)的眼神,但老师还是大发善心将我收入麾下。这里也很感谢王老师,在我的热情小火苗将要熄灭时添了点柴,让它又开始蓬勃地燃烧,支撑着我又坚持了几周。就这样整一个数模提高班,贯穿我大二的一整个学期,周末上课,平时学习。可以说这个学期,课余时间几乎全部拿来学习数模了。
用一个字来形容每个周六上课的状态就是“困”,真困、超级困、相当的困,以至于我大概每次课总有那么十几二十分钟是在半睡半醒、如梦如幻中度过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课程结束后在很多地方我都有些模模糊糊、似懂非懂,这些也使得我在后面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每个专题从一点不懂到似懂非懂再到完成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作业,虽然中间的过程有点痛苦,但是最后也总是充满了成就感。感谢数模群里活跃的小伙伴们,太多不懂的地方在你们的提点之下用短的时间有所醒悟。
        提高班期间穿插了校赛,第一次去尝试比赛。刚开始真是有点小激动,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到最后的周末真是痛苦。感谢那个神奇的买房问题,感谢第一次校赛的两个队友带着我完成了第一次数模的历练。


Part3.相伴


        提高班结束后本以为会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等到暑假再开始新的数模旅程,可是期末还没来临,数模的任务就来了。论文研读!还要重现!自己编程!外加报告!这可咋整?整呗。好不容易,马马虎虎第一次研读算是过去了,第二次研读又开始了。从此我陷入了一种欲罢不能、百爪挠心、寝食难安的痛苦之中,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开始思考数模与人生、人生中的数模、数模里的人生,这个过程从期末之前一直延续到集训的第一周。一句话概括我的状态:真的不想学数模,我干点啥都比做这个有劲头。原因如下:1.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适合做数模,编程不好,思维又没有很活跃。就打提高班第一天上课,那个小小的lingo程序硬是做到当天晚上锁门才完成,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当时就想啊,这才第一天我就这样了,以后可咋整,还小组讨论呢还个人赛呢,我能完成点啥。妈哟,痛苦。2.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喜欢数模,从前听老师讲问题怎么解决一步步的思路我觉得很有趣,可是现在我们做的是研究怎么实现怎么解决的方法,不好玩。3.老师们最初给我们点燃的热情之火在漫长的时间过后,经历风吹雨打就快要熄灭了,现在只剩一点小火星。虽然困扰很多,但好在我不是孤军奋战,感谢那段时间同组的朋友们、室友、学院其他同学、爸爸妈妈以及老师不厌其烦听我抱怨,又一点点把我从那个不积极、不乐观、不健康的心态里拉出来。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曾跟我一样有那么一段消极的状态,写了那么多我只想说:很多时候最先打倒我们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这些多余的想法。与其总是在困扰中度过,不如什么都不想,不想以后、不想明天,只管把今天做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掉。到后面回头看,就发现真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以为过得很慢的集训日子也很快就过去了。感谢第六小组的小伙伴们,感谢数模让我认识了那么优秀的你们,能跟你们一起学习,在一间小屋子里一起讨论,让我收获很多。感谢数模让我认识那么可爱的你们,我很慢热、不会说话,却也在相处中慢慢放飞自我,一起狼人杀的经历很有趣。感谢指导组的老师,耐心细心又热心的陪伴;不感谢杭州的气温,如果你再凉爽一点就大大的感谢你。

Part4.回首


        国赛,是个大事!写到这里其实也思路耗尽了,不知道从哪写起。因而不免走入俗套话题,说说一直想说的“感谢”。
        感谢从适应赛一直一起走到最后的队友,坎坎坷坷也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国赛,不去管结果、不去想成绩,完成了就是最棒的我们。中间遇到的问题、发生的摩擦、偶尔的心情急躁,谢谢大家的彼此包容。我们有最机智的指挥官和论文小作家,有最无敌的编程小能手和最活跃的点子创造者,谢谢我们的共同努力,这场比赛少了谁都不会如此顺利的完成。一起三天三夜、一起通宵、一起吃饭,是经历更是回忆。
        感谢每一位指导老师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熬过这一次就跑掉了,而你们是一年又一年守护着无数的学生们,一起熬夜、一起讨论。每次群里感谢老师的队形总是排得最整齐的。可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呐。
        啊哈,似乎这一段旅程终于快走到终点,我失望过、焦躁过,庆幸在这一段不长不短的时光过后自己又成长了许多,回忆着也感激着。
        啰啰嗦嗦废话很多,总结为一句话:数模,2017有你更精彩了呢。

本文作者获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