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大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修了数学建模这门课,遇见了老王。三尺讲台,谈笑风生,激发了我对数模的兴趣。2017年,数模招募队员,我报名参加并成功入选了集训队。早就听说数模协会是我们学校做得非常好的且得奖率很高的协会,更是老王的个人魅力驱使我走上了数模这条“不归路”。
7月6日,集训正式开始,紧锣密鼓的教学,小组讨论,大组讨论,个人赛。充实而又忙碌。上午老师讲授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下午的作业掐着点上交,好不容易松一口气,晚上仍旧要去机房做个人赛。一周的休息时间少的可怜,看到动态空间都晒回家,自己还苦逼的在学校,偶尔也会和朋友抱怨,但看到周围的大佬们都在勤奋刻苦,顿时觉得自己又渣且不努力,于是重新鼓起干劲。坦白来讲,7月6日到30日大家顶着炎炎烈日在机房一起奋斗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时光。难忘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难忘老师们循循善诱,解疑答惑的风采;难忘我们组的小伙伴从机房到寝室欢声笑语,凉风微拂的夜晚。
7月底的适应赛和队友不是很合拍,于是重新组了一次队,然后一起走到了国赛。我们分工明确,我负责主写论文。于是乎,背着3本厚厚的论文书回了家。8月1日到22日在家的日子有些懒散,每天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也没有完成。然而一回到学校,老王为我们精心准备的3次适应赛像炮火一样发起了进攻。于是迅速调整状态并与队友不断摩擦,磨合,进步,直达终点站——国赛。
怀揣着紧张,兴奋和激动,就这样开始了和队友同住一间房的四天国赛。晚上发布选题后,我们组毫不犹豫的选择了A题,早前就商量过选机理题。我们规律作息,掌握进度,基本上每天的既定目标都能达成。第三天晚上定稿后12点前上交完论文,算是松了一口气。随后,按照总检查列表,从内容到格式到排版,我们三个人完完整整的过了至少10遍,最后的时间反复地修改摘要,踩着老师建议最终论文上交的时间提交,完成。通宵过后的脑子像打了麻醉,明明很想睡却又清醒着,晨曦爬上地平线的那一刻,我的数模之旅终于结束。
很感激认识了数模,在实践中我的能力对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感激一直关心照顾我们的数模组老师,总教头老王,温和的刘大师,和我们打成一片的蒋博士……;感激陪伴一路的优秀的小伙伴们;感激我的队友,不嫌弃我笨手笨脚,不断地沟通交流。最后我想说,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一路的风景都值得汗水浇灌,这一路,无悔。
本文作者获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