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且行且珍惜,我的数模路--10工试1 萧丛杉

每次都是心中感慨颇多,提笔的时候又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这是我一个人的毛病还是大家都这样……好吧我承认这是个很烂的开头,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去记录这段让我终身难忘的经历了,我现在脑海中下意识想到的是这篇感想,我是不是该写个摘要,再写个关键词,一切按步骤进行。

第一次接触数模是大一校赛的时候了,我记得还很清楚,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随便找了两个同学组队参加比赛,三个人连电脑都没有,Matlab什么的更是听都没听过,可笑了,拼了七天时间,什么都是现学现查,尽然还人模狗样的拼出一片论文来,我对数模最初的认识,全部来源于那一周校赛。

总而言之,第一次校赛的经历,是对老王个人崇拜后得到的产物。他来给我们上线性代数第一节课的时候什么都没讲,除了数模。

其他专业我不清楚,量新的孩纸都知道,那个我们看了好多遍的视屏,听了好多遍的话,当时我坐在教室里,听着那个记录视频很有震撼的背景音乐,内心对这个竞赛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很喜欢那种一群人聚在一起学习,聚在一起讨论的氛围,这样学到的知识,仿佛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从那时候,我就迫切的想加入,迫切的想体验。

大二第二学期上了提高班的时候,一心想进暑假的集训,当时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我真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尤其体现在我那烂的可以的数学上,这一度成为我做数模的心理障碍。尽管老王反复强调数模跟数学不一样,我还是走不过这个坎。我担心我学不懂,担心我比不过其他同学,担心老师觉得我成绩差,担心我进不了暑假的集训,担心我会和数模就此错过。担心这担心那,我一直顶着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努力着。直到我进入了暑期集训,这颗悬着的心也没放下,我曾是那么的自卑,因为我是第一次这么想要参加一个竞赛,我怕我连这个资格都没有。

说句实话,集训后,觉得老王严厉了很多,集训前游说我们积极参加时那副阳光灿烂的表情感觉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到可以把气氛冷掉的表情,对老王的个人崇拜瞬间变成了个人畏惧。第一阶段的集训压力是巨大的,我每天都在发现我和其他同学之间那几乎无法弥补的差距,当他们围在老师身边激烈的提问的时候,当他们互相高声的争论的时候,我连他们说的是什么都听不懂,那种挫败感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不想放弃,不想被淘汰,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小小的个人赛,都可以做的通宵不睡觉;每次论文研读,更是对我自信的打击,对比着自己现有的知识和那些特等奖论文的内容,当时觉得就我这种水平,给国赛打酱油都不够格。没准第一阶段还没结束,就要被老王踢出去了……努力了还得不到结果,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情。

幸运的是我顺利的进入了第二阶段,至少,没有被老师劝退。

我很幸运的找到了很好的两名队友,他们不是能力最好的,但我们相处的很快乐,配合的很好,默契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第二阶段我们一起度过,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没有了第一阶段的压力和浮躁,心平静了很多,按部就班的为国赛的到来准备着。和战友一起对抗困难,果然比孤军奋战的感觉要轻松,而且充满动力。

国赛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仿佛只是一瞬间的时间,我们住进了比赛现场,又离开的比赛现场。守着电脑,桌上散乱着书,笔,零食。讨论着,争执着,交流着,思考着,写着程序,找着文献,打着哈欠,揉着眼睛,咖啡冲了一杯又一杯,论文写了删删了写,那该死的葡萄酒和酿酒葡萄陪了我们三天,本来特喜欢红酒的我到现在都反胃。不知道是不是没怎么睡觉的原因,最后那天交了论文后,脑子里是大片大片的空白,看着身边从暑假集训开始一直打拼过来的朋友们在过道里来来回回的走着,好像什么还都没有发生,就已经结束了,生活方式转变一下让我觉得特别不适应。现在的我偶尔还会看看当初国赛的论文,细细的回味当时的感觉,好像是在确认我曾经做出的成果。

写到这里感觉像是在写流水账一样,殊于我文笔一般,不知道怎么表达具体的感受。或者说,数模的感受就是那种只能在心里存着,无法用文字描述的。我这几个月经历的,认识的朋友,学到的知识,承受的压力,甚至是这个夏天从宿舍到机房的路途中晒过的太阳,总会埋在我生命的一角,也许我会淡忘它们,但它们却始终存在。当有一天我把它们重新找出来,我会发现它们依然如金子般照亮着我的记忆。

就像老王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我真是从数模中找到了自信。我努力过,就能收获应有的。下面的日子我将面临考验,也许遥远的将来我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都不会再惧怕。我自豪于这段非凡但又平凡的记忆,我自豪于认识了这么多新的朋友,我自豪于收获了很多人收获不到的感触。数模带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
              本文作者获201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