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我的数模“流水账”--16电子2 林晓俊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在大一选选修课的时候,我一眼就相中了数学建模课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给我们上课的是老王。当时上课吧,我倒是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知道数学建模很厉害,对老王也印象深刻,幽默风趣,说话直截了当。

       随后在大二下,我报名数学建模的培训班,每周末的一个下午的课程学得津津有味,加上不知道花多少时间琢磨讲义,然后完成课程的作业,最后心满意足地提交,这一切完美地充实了我的生活。从培训开始我就把QQ中把计量数模群设为置顶群聊,然后就是天天看大佬们在里面讨论,偷偷地学习,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幸运,在校赛得了个奖,顺利地进入了国赛集训队。

        集训的苦早有耳闻,在真正集训前,我还有些许忐忑,怕自己知识不够,跟不上进度。然而当暑假开始集训,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身边是一群一起努力的小伙伴,我们有大组小组,一同学习讨论,还有优秀的指导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学习。炎炎夏日,每天顶着个大太阳前往求中505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生活作息和学习是那样的规律,每天也都是收获满满。整个集训流程的论文研读、个人赛、适应赛、小组赛都富有了挑战与趣味。还记得第一次上台研读论文,紧张的样子;第一次做个人赛毫无思路,怀疑人生的样子;第一次做小组赛,激烈讨论的样子。这一切都历历在目。读论文研究模型发出感叹(牛×),码代码码到生无可恋,肝论文肝到大半夜,跑lingo死活跑不出结果然后一脸茫然都是数模生活的真实写照。就这样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训练后,我们似乎摸到了门道,成长了不少。于是迎来了我们最后的豪门盛宴—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赛!

         3个人提前备好零食和生活用品,带上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参考书,入住环宇教室,开启了为期3天3夜的数模之旅。在拿到题目前真的是很紧张,但在拿到题目之后,仿佛回到了当初集训小组赛的时候,大家心照不宣,认真读题,看文献,读透题目,开始讨论并选题,一切进行地都很顺利。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三天跟RGV与CNC一干到底。13号晚,是我们组3个晚上睡得最少的一晚,讨论的异常激烈,最后有了初步的想法,明确了方向。可能是太亢奋,我第一晚几乎没有睡觉。14号白天,对题目想法开始变得成熟,各种争论之后开始将建模思想用式子表达出来,其实这里进行的不是很顺利,符号表达就花了我们大半天确定,式子写到一半发现又存在问题,如此反复,终于搞定了情况1的初步模型。好在有强大的队友,到14号晚上,情况1模型表达基本完成。所以,这一晚我们睡得比较舒服。15号白天,开始着手解决后面的问题,情况2的刀具分工与工艺匹配是两座大山。好在题目要求不是很高,情况总数就256种,刀具分工就被遍历法完美解决了。关于工艺匹配,编程大佬的算法优先思想可谓是神来一笔,分析其规律得出了数学模型。就这样主要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情况3再增加故障概率,也很快就被解决。模型,代码和文章都有,就这样我们一起完成了主要问题。15号晚,开始完善论文,此时就比较轻松了,我们有说有笑,完成队长布置的任务,也就睡觉了。16号,继续完善论文,查漏补缺,修改模型,修改论文,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半小时,确定了我们的终稿,大家都累坏了,不想动,不想说话。就这样我们安静地提交MD5码。最后在17号,大家一起提交了论文,网页窗口弹出恭喜成功提交参赛作品,很激动,很感激,然后就是一阵轻松,我的国赛之旅也到了终点。       

         3天3夜的大战经历了很多,饿了、烦了、心态不平衡了,拿起东西就是狂吃,困了,拿起咖啡、红牛就喝。我们教室传出去的讨论声、争吵声几乎整个走廊都能听到,期间无数次的争吵真的会有点崩溃,但解决了问题,就一切如故,或许这就是团队吧。
没错,数模,是团队的数模,是水到渠成的数模!一次参数,终生受益,就算没有好的结果,也是十分值得的。最后,感谢遇到你们,认真的老师团队,努力的模友,严格的队友!

          本文作者获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竞赛MATLAB创新奖,全国一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