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站后台
  • |
  • 加入收藏
  • |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学子风采
唯有苦过才知甜—— 19电子2班 李旺泉


初遇·初识·初知

201998日我第一次步入量大校园,在当晚助班就在介绍校园时跟我们提及量大数模,那时的我还是一只小萌新,只是觉得大佬们好强大,他们是我只能仰望的存在。不久之后当年国赛结果出了,量大的学长学姐们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也让我对数模的有了最初的认识,让我想去了解更多的事情。

说起来有点遗憾,2019年因为我个人参加了很多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听学长学姐们的数模初级班,虽然每一次都很想去,但总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不过我也很幸运抢到了数学建模的校选课。

然而幸运女神并不常在,2020年春节注定不平凡,一场“战役”让我们从校园走向网络,两个多月的时间只能和王老板成为网友,直至结课也没有成功当面见到王老板一面,即使我的名字时常在直播间想起“旺泉,帮老师告诉他们……

遗憾错过再向前

2020年的校赛,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数模比赛,因为疫情有一位同学没有返校,我们只能线上联系进行商讨,对于第一次参赛的我们而言十分困难,加之对比赛的节奏方面把握的不是很好,最终只得以成功参赛奖收尾。几天的努力最后只是成功参赛奖,对于我而言其实是很难受的,很希望能获奖,但的确能力有限没能做到,但也是一直关注数模群里的动态,活跃在群里。

参加过数模的uu们其实都知道,校赛其实也是对国赛集训队员的一次选拔(此时也是提高班结束的时候,当然作为大一的我也没能成功参加提高班),成功参赛也就意味着我没有机会在大一中参与集训。其实也有点点羞愧和懊悔,毕竟大一期间没有怎么认真学习,绩点非常低,这应该也是没能入选的原因之一,毕竟全校中仅有十个左右的大一新生参与。看着朋友参加集训,非常的眼馋啊,呜呜呜。这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想参加的比赛。

虽然没能参加集训,但我对数模依然保持着非常丰富的热情,大二上我和朋友一起参加了理学院的数模竞赛,并收获了第一张数模的奖状,即使是一张院级三等奖,但仍然让我非常兴奋,因为这至少说明了我能参加比赛。

成长之路的苦与甜

大二下时的五一,一位在选修课上认识的朋友来找我,问我要不要参加五一联赛,正好五一假期并没有很忙,便一起参赛了,三天时间飞快,那三天看着身边的亲友在外游玩,而我只能在教学楼里完成赛题,虽然也很想去玩,但也很希望完成好比赛,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月后公布成绩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欣喜,一等奖,嘿嘿!

后来做数模,便更加有信心了,提高班报名也成功通过,连续几个月的网课,看着身旁的伙伴越来越少,可我知道坚持才是胜利,“剩者为王”也能体现出继续下去的不易,也希望能和身边的朋友们相互鼓励继续下去。

“然鹅”,第一届长三角竞赛暨校赛,我第一次作为队长带领队伍参加比赛,由于第一次安排,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并没有完成好比赛,虽然收集了很多数据,但因为一个人的“专权”致使三个人的努力白费,虽然给出了方法过程,但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结果,遗憾收尾,仅仅获得校三等奖。

不过我还是幸运的,成功通过选拔进入了数模集训队。其实加入集训队,对于我们而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生产实习是我们当个暑假需要完成的一门实践类课程,但因数模竞赛和该课程的相关度不高,并不能抵掉这门课程。也就是说还需要在集训的间隙完成实践课程。不过好在最后也是顺利完成。

国赛的集训时需要一定的耐心,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说是暑期,其实从期末就已经进入了集训模式,每周研读,偶有专题补充,在期末周和竞赛集训的双重压力下,那段时间离开了很多人,甚至几个比较熟悉的朋友也选择退出集训,但集训的苦与甜只有参与过的人才能体会。也正是集训才能让我们进步飞快,逐渐成长。

每周一题的论文研读,每周必备的专题补充,和每周一次的个人赛,模仿-学习-完善-提升,这是我对那段时间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概括,每天很累,吃的也很多,但自己的能力也获得很多提升,也很快乐,能和很多熟悉的朋友一起拼搏,共同努力,希望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一些东西,或者说就是奖!大家都在为这一目标一起努力。

第一阶段的集训结束,但却只能迎来第二阶段的线上集训,多轮的小组模拟赛也只能依托线上的交流举行,不能不说我们这届真的“多灾多难”、饱受磨砺,线上的交流影响到了队友们的交流效率,我也因为一些原因一直都在更换队友,寻求老王口中的“最优解”。

直到最后一次模拟赛,我才确定了最终共同参加比赛的队友,但我们仍然在不断的因为如何沟通而争吵,也正像王老板所说“你们能争吵,肯定是都希望这个小组能一起变好,不然也就不会吵了”,这句话也深深的刻在我的内心,成为我教育小朋友常说的一句话。

正式比赛开始的当天,拿了很多东西前往机房,随着图书馆门前的一张国赛队员合影,比赛也走向开始。三天,从最初的选题,到队内讨论,再到确定思路,思来想去。偶尔倦了跑去阳台吹吹风,累了就在旁边拿从室友那里借来的瑜伽垫打地铺;三天,那三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每天三小时;三天,我尽力保持着每时每刻清醒;三天,我仍和队友不断争执;三天!我更要感谢很多人,感谢指导组老师从始至终的培养和体贴的照顾,感谢门外专门为我们深夜仍在执勤的保安大叔,感谢为我们送来饭菜的食堂大叔和赛前准备的数模协会,感谢陪伴我走完这一路的每一个人!!!

其实少了任何一个人这段数模之路可能就不完美了,有时候不得不说,有你们真好!!!


PS.这段专门写给数模协会:从大二的提高班开始我因为格外活跃成为了3群的一枚小客服,也正是因为o姐的一句话“不如给旺旺一个管理,做客服”,让我结识了你们,加入你们的核心组织(bushi),毛毛最初跟俺说话也很客气,但逐渐熟悉起来也把俺当自己人。还有加入安丽姐姐的小组,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偶尔也会被安丽姐姐拉去做苦力(实际是主动的/doge,不接受反驳),玲玲姐也给我拍下了很多干活的照片(实际是干完拍的巨多),我喜欢这些相处时的氛围。

PS.这段话专门写给指导组:首先要说的一句就是感谢,各位老师在集训时真的非常辛苦,我看到王老板、学艺哥第二天一早还红着的眼睛,看到玲玲姐辛勤的忙着我们的后勤工作,还有有梅老师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上了4个多小时的课……真的很多,老师也付出了很多。另外也非常喜欢和很多老师相处,包括但不限于和王老板皮一下(u1s1王老板身上总有种让我敬畏的感觉),蒋蒋叫俺小屁孩(嘴上说不要内心还很诚实)……是你们的陪伴让我们才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也很喜欢王老板每日小鸡汤(俺记得kgg还是谁好几次想模仿hhh),百团大战最后一天还和蒋蒋和学艺哥抱了一下(别羡慕,我就是来炫耀的)

PS.最后这段话写给我的朋友们:其实这一路我要感谢很多人的陪伴,不论是本来就认识的还是因为数模而结识的,王老板说“数模不是一个人的比赛”,我对这句话也有另一种理解,其实彼此鼓励相互加油,其实也是一起参赛了,虽然可能我们没有在同一组比赛,但是我们彼此都在为对方加油鼓劲,也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加油,一路前行!!!

本文作者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一等奖


  • 数模新闻
  • 通知公告
  • 数模竞赛
  • 论文鉴赏
  • 课程建设
  • 师资队伍
  • 学子风采
  • 报名系统
  • 论文提交
  •    Copyright © 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中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412 
    欢迎访问中国计量大学数学建模网官方网站!